宋词的词牌名是什么意思?

宋词的词牌名是什么意思???
2024-11-22 16:51:2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玉楼春:试想站在一幢华美典雅的小楼之上,极目远眺满城春色,春风风人,春雨雨人。温暖而又奢华的情调。这词牌,是暖的,温和的,华丽的,间或有淡淡的轻愁,然而那愁是玉楼上的蜻蜓,倏来倏去,捉摸不定的。

  菩萨蛮:菩萨自然并不单指观音大士,但加了“蛮”字,除了观音的仙资妙容,谁还担当得起呢?眼前便有一位美如观音、有着杨柳小蛮腰的女子了——可是她是人间的观音,会哭,会笑,会舞蹈,会娇嗔,于无人处也会飞了媚眼给人的。这词牌,是鲜活得如豆蔻年华的少女,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

  破阵子:这三字,也就足够演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沙场秋点兵,军旗猎猎飞舞,夕阳如血,马革裹住的,又是谁的春闺梦里人?这词牌,是壮阔豪气而又带着悲凉的,是乱石穿空,惊涛怕岸,卷起千堆雪的古战场般苍凉寥廓的。

  相见欢:这词牌是看了就叫人嘴角微微翘起,要笑要流泪的。两处相思的情侣,远别数年的挚友,分离许久的家人,跋涉了千山万水,于一个特定或意外的日子相见了!执手相看,无语凝噎,脸上是笑呢还是泪呢?虽然是“欢”,却也掩不住伤感的吧?所以它另有一个名字叫“乌夜啼”,在深深的夜里,乌鸦远远地啼叫了,是凄凉还是欢喜,也许只有它自己才知道吧?——这让人微笑又微泣的词牌,是一场微型的、俗世的悲喜剧呢。

  踏莎行:莎是一种野草,叶子细柔而碧滑,长满了时就像美好的玉似的。行人踏着莎草——人是怎样的人:游子?少妇?孩童?行是怎样的行:步履蹒跚?袅袅婷婷?蹦蹦跳跳?又是为什么这样踏莎而行呢:离家?送饭?游玩?……居然是一个千年猜不透的谜了,像人类亘古问自己的问题: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有无限的可能,无限的答案,自行在那里发生、发展、繁盛、衰落。

  渔家傲:这竟不是宋词,而是一首唐诗和元曲了。放舟烟波之上,啸傲江湖之间,是文人画士憧憬了多少年的梦想。“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钓的应该不是鱼,也不是江雪,而是孤傲吧。

  浣溪沙:谁不记得西施呢?清浅溪水畔,浣洗着缤纷轻霞般细纱的她,还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绝世容颜上并没有成年后的忧虑、情怨与心机。憧憬着爱情的她,也许会发呆,不经意间让一条纱顺水漂走吧?然而忧患与磨难马上就要来了,再偏远的地方也躲不过,她终于不能再浣纱……

  蝶恋花:读宋词,谁能躲得开蝶恋花呢?那是一种天生的爱恋:蝴蝶生来就是要恋上花的颜色花的香的,而花生来就是要认识那飞翔着的花的。炎樱说:“每一只蝴蝶都是一朵花的精魂,回来寻找前生的自己。”何况还有生死相随的“梁祝”,双双对对飞绕在花丛里。如果爱到极致,是不是就这样沉重得要付出生命,又轻盈得飘飘欲仙呢?爱情,我不懂;但“蝶恋花”,我是读得懂的,为此,也该笑一下吧,^_^

  雨霖铃:脉脉雨,潇潇风,敲打着檐下铁马的丁当。此时此刻,宜读书,宜着棋,宜品茗,宜抚琴,更宜举杯对影思离人。只是柳永却要登舟远行了——千般风情,尽付与杨柳岸晓风残月。

  卜算子:真是喜欢曾读过的一个字谜:“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想着那寂寞的深闺里,他已经离开好多天了,在家的人怎么也放心不下了。没有消息的等待像暗恋一样绝望。那么就拿起一把金钱或者摘下一朵花,在灯下细细地卜卦……秋宵细细长呢,蜡烛也“替人垂泪到天明”,难言的心事,伶仃等待着的人……

  ps:
  临江仙 言水仙
  女冠子 言道情
  河渎神 言祠庙
  醉公子 写公子醉状
  蝶恋花 取梁元帝“翻阶蛱蝶恋花情”
  满庭芳 取吴融“满庭芳草易黄昏”
  点绛唇 取江淹“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
  鹧鸪天 取郑山禺“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
  惜余春 取太白赋语
  浣溪沙 取少陵诗意
  青玉案 取四愁诗语
  踏莎行 取韩“踏莎行草过青溪”
  西江月 取卫万“只今惟有西江月”
  菩萨蛮 西域妇髻
  苏幕遮 西域妇帽
  尉迟杯 因尉迟敬德饮酒必用大杯
  兰陵王 每入阵,必先歌其勇
  生查子 取张骞乘槎事
  玉楼春 取白乐天“玉楼宴罢醉和春”
  丁香结 取古诗“丁香结新恨”
  霜叶飞 取杜诗“清霜洞庭叶,故欲别时飞”
  清都宴 取沈隐侯“朝上阊阖宫,夜宴清都阙”
  风流子 取《文选注》“风流言其风美之声,流于天下,子者,男子之通称”
  荔枝香 取《唐书》“贵妃生日,命小部奏新曲,未有名,适进荔枝至,因名荔枝香”
  解语花 出《天宝遗事》明皇语贵妃“争如我解语花”
  解连环 出《庄子》“连环可解也”
  华胥引 出《列子》“黄帝昼寝,梦游华胥之国”
  塞垣春 “塞垣”二字出自《后汉书鲜卑传》
  玉烛新 “玉烛”二字出自尔雅
  念奴娇 取唐明皇宫人念奴也

回答2:

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一些词牌,除了正名之外,还标有异名,或同名异调。

常见的词牌
十六字令16字
捣练子27字
忆江南27字
忆王孙31字
调笑令32字
如梦令33字
相见欢36字
乌夜啼36字
长相思36字
生查子40字
点绛唇41字
浣溪沙42字
菩萨蛮44字
卜算子44字
采桑子44字
减字木兰花44字
谒金门45字
诉衷情45字
忆秦娥46字
清平乐46字
更漏子46字
阮郎归47字
画堂春 47字
桃源忆故人48字
摊破浣溪沙48字
贺圣朝49字
太常引49字
西江月50字
南歌子52字
醉花阴52字
浪淘沙54字
鹧鸪天55字
鹊桥仙56字
虞美人56字
南乡子56字
玉楼春56字
一斛珠57字
踏莎行58字
小重山58字
蝶恋花60字
一剪梅60字
临江仙60字
渔家傲62字
唐多令60字
河传61字
苏幕遮62字
定风波62字
锦缠道 66字
谢池春66字
青玉案67字
天仙子68字
江城子70字
离亭燕72字
何满子74字
一丛花78字
御街行78字
蓦山溪82字
洞仙歌83字
满江红93字
水调歌头95字
满庭芳95字
八声甘州97字
声声慢97字
昼夜乐98字
双双燕98字
念奴娇100字
桂枝香101字
翠楼吟101字
石州慢102字
水龙吟102字
雨霖铃103字
永遇乐104字
望海潮107字
沁园春114字
贺新郎116字
摸鱼儿116字
迈陂塘116字
六洲歌头143字

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宋词、曲子词、诗余、长短句。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

词的分类
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派和豪放派。
按词牌分。

词的起源
时间
词的起源和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代的开国君主萧衍精通音乐、爱好民歌,在其夺取帝位之前,被称为“竟陵八友”之一。其诗作现存有九十余首,多数为乐府,且多模仿民歌。最著名的诗作有《子夜四时歌》、《襄阳蹋铜蹄》、《江南上云乐》、《江南弄》等。由于他对诗歌的热忱和作为帝王的特殊身分,梁代诗歌的演变开始有了向词发展的苗头。
词最早的起源时间现在学界犹有争论。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在梁代,没有明确的“词”的形式,词真正的开始出现,是在中国的唐代。更精确一点,是在中国初唐时期。伴随着当时“胡乐”传入,“燕乐”大盛,词也逐渐脱离传统的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成为一门独立的诗歌艺术。
源头
关于词的源头,有如下几种,各家学说莫衷一是。其实,词本身就包含多种源头的特点,词的源头并不唯一。
词的演化发展轨迹,就总体而言,大致如前辈学者所说:“勾萌于隋,发育于唐,敷舒于五代,茂盛于北宋,煊灿于南宋,剪伐于金,散漫于元,摇落于明,灌溉于清初,收获于乾嘉之际。”(刘毓盘《词史》)

著名词人
下面列出几位广为人知的词人,此外欢迎参看详细的词人列表。

晚唐、五代
温庭筠
韦庄
张泌
冯延巳
李璟
李煜

北宋时期
柳永((985 - 1053)
晏殊((991 - 1055))
欧阳修((1007 - 1072))
王安石 (1021—1086.5.21)
晏几道((1030 - 1106))
苏轼((1036 - 1101))
秦观((1049 - 1110))
周邦彦((1056 - 1121))

南宋时期
朱敦儒((1081 - 1159))
李清照((1084 - 1155))
岳飞 (1103 - 1142)
陆游 〔(1125-1210)〕
朱淑真((1135 - ?))
辛弃疾((1140-1207))
姜夔((1155-1221))
文天祥(1236-1283.1.9)

清时期
陈维崧
朱彝尊
那兰性德(1655-1685)

回答3:

每一个词牌名代表一种曲调,就像现在的一首歌.只不过歌词各不相同罢了.

回答4: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②(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词牌的来源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③,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④,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回答5: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 两千多种格式(按钦定词谱)。词的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概有下面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
。这些有的来自于民间,有的来自于宫廷或官方。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
最早一首词的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叫《忆秦娥》,又叫
《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因为白居易的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
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又叫《忆江南》。《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由于
苏轼一首《念奴娇》的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的最
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更漏子》咏夜,《抛球乐》咏抛球,等等。这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是
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在词牌
下面或后面注明词题。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没有任何联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
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
代号罢了。

词牌名的来历

渔歌子:又名《渔父》。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潇湘神:又名《潇湘曲》。唐代潇湘地带祭祀湘妃的神曲。
长相思: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原唐教坊曲名。
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谒金门:原唐教坊曲名,敦煌曲辞有“得谒金门朝帝廷”句,疑为此词调本意。
苍梧谣:通称《十六字令》。
如梦令:后唐庄宗李存勖创制,因词中有“如梦,如梦”而定名。
青玉案:调名出自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八声甘州: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念奴娇: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曲名本此。
天仙子: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而改名。
水调歌头:唐大曲有《水调歌》,是隋炀帝开凿汴河时所作,此调是截取其开头一段另制的新曲。
菩萨蛮:原教坊曲名,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据记载,唐宣宗时,女蛮国入贡,其人高髻金冠,璎珞被体,故称菩萨蛮队,乐工因作《菩萨蛮曲》。
钗头凤:取无名氏《撷芳词》“可怜孤似钗头凤”为调名。
西江月: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湘灵的。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取自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
一剪梅:因周邦彦词“一剪梅花万样娇”而定名。
水龙吟:调名取自李白诗句“笛奏水龙吟”。
沁园春:沁园本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唐诗人用以代称公主园。
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破阵子:原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出自唐初秦王李世民所制大型武舞曲《秦王破阵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