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力性训练又叫等长训练,是一种保持某一特定姿势对抗阻力的训练方法。对应肌肉的等长收缩——肌肉在保持长度不变的条件下产生张力对抗阻力。
静力性训练动作太多了,比如靠墙半蹲、鹤立,还有平板支撑、人体旗帜、瑜伽中的许多动作等等,只要符合上述定义就是静力性训练,此处不再赘述。后面讲一下静力性训练的分类、用途及局限。
首先是静力性训练的两种类型及其主要用途:
1、第一种是对抗固定物体,发力可以达到100%,对抗的阻力等于自身发力的反作用力。例如搬一块无法搬起的石头、用尽全力推墙壁。这种常用于提高在固定角度和姿势下的力量,如力量举运动员用来突破卧推的停滞点。
2、第二种是发力以保持姿势固定,阻力由各种负重、弹力带或自体重提供。例如靠墙半蹲、平板支撑之类。这种训练经常用于恢复性训练,一方面是提高肌力,另一方面保持平衡的过程也促进了本体感受的恢复。
最后是静力性训练的局限:
静力性训练对于很多运动意义不太大,因为某个姿势下的静力性训练只能提高这个姿势下的力量,对于整体力量则不会提高。所以在体操、柔道、摔跤中用静力性训练的多一些,而田径、游泳都极少用静力性训练。
对于一般人来说更主要的用处应该还是在恢复性训练上。
全称叫静力性等长收缩训练。
是指身体固定,肢体环节固定,肌肉长度不变,改变张力克服阻力的训练方法。
可以动员更多的更多的肌纤维工作,力量大,力量增加快,节省训练时间,肌肉围度增加不大。
有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没有这方面锻炼的老人,和儿童不适合做静力性练习,其他都可以,但要注意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