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在前冲锋,机枪在后压制,机枪手怎样能避免误伤,打到自己人?

2025-03-28 21:54:4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说到现代战争,在大家印象中应该是先导弹精确制导,然后空袭,掌握制空权、制海权,特种部队秘密潜入,大规模机械化兵团压近,伞兵空降,步兵协同作战。而在机械化没有这么先进的近现代战争中,我们熟悉的战争场景就是,一方据守高地,一方在机枪、炮火的掩护下步兵进行冲锋。

例如在某些电影、电视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我方兵士潮水通常的涌上敌人阵地,在人潮后边,机枪在“哒哒哒”的不停扫射,那么在机枪快速射击的过程中,难道就不会命中己方士兵?

答案是肯定的,假如依照影视剧中那种步卒从正在开战的机枪手身边冲击,那步卒很简单就被己方的机枪火力误伤,在战术术语中有“火线”一词,即是指枪弹飞出枪膛后到击中方针的这条路线,随便通过机枪手的“火线”,那下场就是被打成筛子!

因此我们能看到,一些讲究的影视剧中战士在迅速移动的时分都要大声喊出来,意图即是避免友军误伤。

话说回来,在战场上很少会呈现影视剧中那种人挤人的冲击,现代作战,散兵冲击的间隔间隔大约在50-100米之间,比如有名的“三三”战术。更何况在战场上没人会站直了傻呵呵的冲击,在远间隔上步卒会弯着腰迅速冲击,近间隔则会匍匐前进,给机枪手留出必定的射界。

当然更主要的一点,火力援助阵地大多数是和步卒反击阵地成必定视点安置的,不会处在同一条直线上。当然这主要不是为了避免误伤,更为主要的是侧射火力的功率大大逾越正面直射,一起两翼的射界也要高于正面。

当然假如最意外的工作发生了,射界被冲击的战士挡住了,这时重机枪本来不用停火,机枪能够用逾越射击法,让弹道从己方战士们头上飞过,限制当地纵深阵地,这也是机枪的常用战术。

本来在战场上,你很难射中一名训练有素的敌人,逾越200M的人形靶就简直现已看不见了,靶子也占有了全部射击标尺,要想射中这个间隔上移动的敌人能够说是很难的。

在缺少长途火力的时代,机枪就成了远间隔限制敌人的主要兵器,像是德军在二战配备的MG34、MG42机枪,这两种配备了尖头重弹的机枪乃至能够限制3000m外的敌人。而德军也是十分推崇步卒班机枪战术,乃至将步卒称作“侍奉机枪的兵种”。

在实战中,假如时刻满足,机枪手还会设定极为具体的射表,保证射击时刻和射击位置避开友军,所以误伤己方步卒的可能性是很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