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使今年年初的我们被迫在家宅了多月,很多人找到了在家也能充实自己的方法,看书、学英语、画画、看电影等等,每天给自己安排的满满当当的,甚至现在能出门了,有的朋友还告诉我已经不想动了,更习惯“家有WIFI,手握外卖”的日子。其实如今很多人对旅游也是这样的,旅行对他(她)们的吸引力逐渐降低,还有曾经热爱旅游的旅友,如今也很少去寻找远方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分析一下。
第一个原因就是一个很现实的因素,我们总说“成年人的世界,就没有容易的”。确实如此,成年人承担着更大的责任,背负着更多的压力,面临生活里方方面面的支出,旅游经费也在缩减。旅游的成本其实是很高的,住宿、交通、美食、纪念品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想提升旅行的舒适度,比如预定优质舒适的酒店,买张说走就走的机票,这就需要支付更多的金钱。也怪不得年轻的时候我们挥一挥手,说走就走,现在的我们,看一看银行卡,就默默关掉了攻略。
第二个原因就是未知的体验变少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对于未知的风景,也许我们都看过了相关的视频和图片,甚至到了地方,时机不对、气候原因等导致没有看到别人发的壮观场景,还会觉得遗憾。新鲜感的降低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第三个就是时间的因素,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忙碌,大城市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大部分工作或者上学的人,都只能靠着法定节假日出行,而节假日也是全国人民都放假的时候。国庆堵车的盛况大家也不少看到,出门三天,一天半都堵在路上的体验实在破坏好心情,让人丧失出行的念头。
最后要说的一点就是景区的商业化,其实我们也能发现,近年来,不少之前打着“人间天堂”名号的旅游景点,去后也只能感受到一条商业街的氛围。除了吃千篇一律的大鱿鱼、烤串、鲜榨果汁,买买民族特色的义乌小商品,再拍两张到此一游的照片,可能回到家的时候,仅仅觉得自己去了却了寂寞。
旅行的意义,其实不应该和营销的情怀挂钩,也不应该变得匆匆忙忙。旅行更重要的是细细品味所到之处的历史、文化和人情,享受当地的节奏,认识几个朋友,看看平时见不到的风景,这才是真正的旅途。热爱生活的方式千千万,也不止“说走就走”一个途径,即使不改变坐标,简单的生活,只要我们享受其中,都是实现人生旅途的价值。
可能是因为现在有了家庭,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就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而且养育孩子也会花很多的钱,导致没有多余的钱经常旅行。
疫情。因为现在疫情还没有结束,出去旅游具有很大的风险,所以爱旅游的人现在不去了。
因为现在人的压力都是非常大的,大家都要上班。好不容易休息也只想在家里,再加上也有一部分人成家了,家庭的压力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重担。
因为国家疫情严重,出去风险太大了,就算爱旅游那也是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