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文学的三国时期的文学

2025-04-14 00:13:2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世纪前后,朝鲜形成百济、新罗2个国家。朝鲜史学界认为此时已进入封建社会。两国之间,战争频仍。后来高句丽南下侵略朝鲜半岛,战争继续。至 7世纪由新罗统一了百济。10世纪初,高丽王国兴起,建立了稳固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儒、释、道三教都传入朝鲜半岛南部。佛教在新罗最盛,并创造出灿烂的佛教文化。但影响最大的,仍然是中国儒家思想。百济的文化很发达。285 年,学者王仁东渡日本讲授《论语》,第一次把儒学和汉文传到日本。4世纪, 学者高兴著国史《书记》。百济除成忠的《狱中上书》和兴首的《上义慈王文》个别文章外,没有多少文学作品留给后世,连古老的《书记》一书也早已泯灭不存了。新罗在统一半岛之后(百济新罗)统一),出现强首、金仁问、金大问、良图、薛聪、慧超等散文家和崔致远、王巨仁、朴仁范、崔匡等诗人。他们的著作多数只存其名,书已失传。7世纪中叶, 真德女王织在锦缎上送给中国太宗皇帝的五言排律《太平颂》,在中国有一定影响,被收入《全唐诗》。《唐诗品汇》评为“高古雄浑,可与初唐诸作相颉颃”。薛聪的寓言《花王戒》、慧超的《往五天竺国传》残本和金后稷的《谏猎文》,是至今能够看到的为数不多的新罗散文。崔致远是这个时期乃至整个朝鲜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诗人和作家。他在中国留学,回国时值新罗末季,因不满现实,隐居伽山,不知所终。他的作品散失不少,但有一部完整的诗文集《桂苑笔耕》(20卷)和散见于其他选集与史书中的诗作流传至今。朝鲜历代文人都奉他为朝鲜汉文文学的奠基人。借用汉字标记朝鲜语的新罗乡歌,是用本国语言进行创作的最初尝试,也可以说是朝鲜国语文学的发端。它和纯粹的汉文作品相比,是个进步,然而仍有极大的局限性,不懂汉文的人依然无法理解它。现存的新罗乡歌只有14首。这个时期汉文还不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