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自己看看http://www.pep.com.cn/gzls/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复习
1、(1)天体系统的级别:
(2)太阳系九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 ;
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 和 之间。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 ,
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 条件、大小行星 ;
②地球自身的条件: 距离适中, 适中,原始大洋形成,
即具备 、 、 等条件。
2、(1)太阳主要成分是____和 ,表面温度为___ _,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其能量以 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 。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 ,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 。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 和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 和 ,其活动周期为 年,
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 性。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 、 、 。
3、(1)比较自转公转
方向 周期 角速度 线速度
自转 自 向
北 南 一个 日
一个 日 除 外,
都是 规律:
公转 自 向
北 南 一个 年
大约 /d。 大约 km/s
规律:近日点( 月初)较 ,
远日点( 月初)较
(2)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_____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度。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白天走向黑夜叫 。
(3)时间计算:东 西 。(加减)
地方时:因 而不同的时刻。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
600E为10时,则800E为 时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 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 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
相邻时区相差 。
本初子午线为8时,则北京时间为 ,纽约为 。
(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 偏,北半球 偏。
(5)地球自转的平面叫 如 (选填1、2、3)
地球公转的平面叫 。如
黄赤交角为 度。如 (选填a、b)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 度,如
(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原因: 存在,地球的 (自转或公转)运动。
节气 时间(前后) 直射点位置 移动方向 对应点
春分 月 日 向
夏至 月 日 向
秋分 月 日 向
冬至 月 日 向
(7)各节气的特点研究
夏至日 冬至日 春分或秋分日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由 向南北两侧 由 向南北两侧 由 向南北两侧
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范围 不填
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范围 不填
昼夜长短 北半球昼 夜
南半球昼 夜 北半球昼 夜
南半球昼 夜 全球
出现极昼范围
不填
(8)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 和 季节变化,
气候划分: 月为春季、 月为夏季、 月为秋季、 月为冬季。
4、(1)地震波分为 、 , 波速度较快, 波只能通过固态。
(2)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叫 、 ,分别在地表下的深度 米, 米。
划分这两个不连续面的依据 。
(3)介于两不连续面之间的各层次的名称 , , 。
(4)岩石圈包括 、 ,软流层所在圈层 。
第二单元复习
1(1) 是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的热源。
(2)有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与 作用有关,
有云的夜晚气温不会太低与 作用有关。
(3)大气运动
能量来源: ,根本原因: ,形式: 运动和 运动
最简单的形式: ,最常见的形式: 。
(4)热力环流:形成原因:
垂直方向规律:受热的地方 (运动), (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
受冷的地方 (运动), (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
水平方向规律:在同一水平面上,总是由 压流向 压。
(5)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
高空大气风向是 和 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
近地面大气风向是 、 和 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风向北半球 偏、南半球 偏。
2、(1)大气环流:
赤道到两极的热力环流形成条件: , , 。
三圈环流形成的条件: 、 和 。
(2)三圈环流所对应的地面气压带风带:(注:风向指南北半球的风向)
低纬环流: 高气压带- 低气压带: 风带(风向:南 风、北 风)
中纬环流: 高气压带- 低气压带: 风带(风向:南 风、北 风)
高纬环流: 高气压带- 低气压带: 风带(风向:南 风、北 风)
全球共有 个气压带, 个风带,其中有 个低气压带。
由于 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 移,冬季 移。
(3) 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 ,大陆上形成 ,切割 气压带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 ,大陆上形成 ,切割 气压带
分别写出名称:7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 ;太平洋上形成 ;
1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 ;太平洋上形成 。
(4)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范围: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
风向:冬季 风,夏季 风。
成因: 。
南亚季风:范围:印度地区,我国的西南地区。
风向:冬季 风,夏季 风。
成因:夏季风主要成因: 冬季风主要成因: 。
(5)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以温定带:(最冷月气温为t),
以水定型(气候类型可略写,如热带雨林气候简写为热雨)
t>150C――热带
(年雨为 ,季雨为 (雨季>500mm)或 (雨季<500mm),少雨为 )
00C< t<150C――亚热带+温带海洋性气候
(年雨为 ,夏雨为亚 ,夏干为 )
t<00C――剩下的温带气候
(夏雨为 ,少雨为 )
每个月都低于150C――寒带气候
(6)影响气候形成的因子: 、 、 、 。
气候类型 成因 分布规律 气候特征
热带雨
林气候 受 控制 南北纬 之间 全年
地中海
气候 受 和
交替控制 南北纬 大陆 岸 夏季
冬季
温带海洋
性气候 终年受 控制 南北纬 大陆 岸 夏 冬
全年降水
热带季
风气候 ①
② 北纬 大陆 岸 全年
亚热带
季风气候 南北纬 大陆 岸 夏季
冬季
温带季
风气候 北纬 大陆 岸 夏季
冬季
3、(1)锋面
锋面 概念 表示方法 过境时 过境后
冷锋 气团主动向
气团进攻 、刮风、降温天气。 气压 、气温 、天气转晴。
暖锋 气团主动向
气团进攻 连续性降雨,降水在锋 (前、后) 气压 、气温 、天气转晴。
(2)气压系统
中心气压 垂直方向 水平运动方向 天气状况
气旋 北 南
反气旋 北 南
4、(1)气候变化的阶段:地质时期:距今跨度大、周期长的气候变化。
历史时期(一般指1万年左右),气候变化是 ,
近代气候变化显著特点是气温 ,
1860年以来,全球气温上升 0C
(2)全球变暖,既有自然原因,
也有人为原因,①燃烧 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 。② ,
危害:(1)引起 ,对沿海低地构成威胁。(2)影响农业生产(3)影响水循环。措施: 控制排放温室气体措施 , , ,
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措施 , ,
其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 , 。
第三单元复习
1(1)、地球水体的种类 、 、 ,其中海洋水占地球水体的 %。
冰川水占陆地淡水的 。
(2)、陆地水的最主要的补给水源 ,内流河的最重要的补给水源 ,
东北河流春季汛期主要由 补给,夏季汛期主要由 补给。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存在互补关系。黄河下游 补给 。
(3)认识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的名称。
组成内陆循环的各环节 (3个)
组成海陆间循环的各环节 (6个)
组成海上内循环的是 (2个)
台风登陆属 环节,江河入海属 环节,它们都属于 循环。
塔里木河只参与 循环。
2(1)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
判定该图所处的 半球。
若为夏季,此图为 (陆地或海洋)
若为洋流影响,该图为 (寒、暖)流的影响。
(2)海水运动形式除洋流外,还有 、 。
洋流形成的成因有 、 、 。
a、b、c、d形成是由于 ,
a、d由于 风吹拂,b、c由于 风吹拂。
e、f折向低纬是赤道洋流的 ,性质上属于 。
在太平洋里e、f分别是 流和 流。
在大西洋里e、f分别是 流和 流。
(3) 增温增湿, 降温减湿。
流航行,速度快,节省燃料, 处往往多雾。
(4)四大渔场的成因。
北海渔场位于 和 交汇处
北海道渔场位于 和 交汇处
纽芬兰渔场位于 和 交汇处
秘鲁渔场形成的原因: 。
(5)厄尔尼诺:近年来,每隔几年秘鲁沿岸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温暖的海水“杀死”大量的浮游生物,导致(1)秘鲁渔场 ,(2)秘鲁沿岸降水量 ,(3)澳大利亚、印度、非洲出现 。(4)其也会导致我国气候 。
3(1)广义水资源是水量总体,通常所说水资源指 ,
人们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 。
(2)水资源分布的总体特点 ,
六大洲而言排列由多到少顺序是 洲、 洲、 洲、 洲、 洲、 洲。
各国而言最多的是 ,其次是 ,我国居第 。
(3)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 :地区上 ,时间上 。
(4)以色列水资源“由少变多”的原因: , 。
(5)咸海面积缩小的最主要原因 。
(6)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 、 。
第四单元复习
1(1)
作用形式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 、 、
外力作用 、 、 、 、
(2)外力作用的地貌(举例)
流水的侵蚀地貌: 、 ,黄土高原的 地貌。
流水的堆积地貌:河口附近 ,山口 。
风力的侵蚀地貌: 、 。
风力的堆积地貌: 、 的形成。
(3)在空格内填上岩石名称,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作用形式名称
2山岳的形成:山岳类型 、 、 。
(1) :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形成的原因: 运动、 作用。
岩层上凸的称为 、岩层下凹的称为 。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原理: 作用。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 作用。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2)现实指导意义: 储油、 储水; 下方建隧道,原因 。
顶部建采石厂,原因: 。
(3)世界著名的两大褶皱山系 、 。
(4)板块构造
(1)岩石圈由 大板块的组成,板块处在 (运动或静止)当中,
(2) 板块相向运动,就会 (碰撞或张裂)形成 。
板块相对运动,就会 (碰撞或张裂)形成 。
(3)我国成为世界多火山地震国家的原因:
(5) :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原因: 运动, 、 作用。
上升一侧往往形成 ,如我国的 、 、 。
下降一侧往往形成 ,如我国的 、 。
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原因 。
(6)著名的玄武岩高原 ,长白山主峰属于火山。
火山的组成部分 、 。
火山口中央 ,火山锥上部坡度较 。
(7)山岳地区优先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 ,其线路的选址往往选在 和 。
这里往往人口较为集中,说明选址还受 影响。
3(1)河流侵蚀的种类: 蚀、 蚀、 蚀。
(2)河谷由沟谷发育而来,沟谷由于水量大、流速快,能量集中,
常形成 和 蚀河流发育初期横剖面呈 形,获得稳定地下水补给,
之后 蚀作用加强,河流 (凹、凸岸)受侵蚀,出现连续河湾,进入成熟期河谷横剖面呈 形。
(3)在河流堆积地貌中, 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
山前形成 平原,
河流中下游 (凹、凸)岸形成 平原
河流入海口常形成 平原。
第五单元复习
1、(1)地理环境是由 、 、 、 、和生物等要素组成。
陆地环境各要素通过 循环、 循环、 物质循环,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形成相互 、相互 整体。
(2)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 。
(3)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 。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 、 。
(5)植树种草可以 、 、 、 。
2、(1)地域差异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更替方向 备注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经、纬)度方向的更替 、 纬度较明显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经、纬)度方向的更替 纬度较明显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海拔高度 方向 与向高纬的水平带谱相似
(2)垂直分异规律与 分异规律较相似,山地所在纬度越 ,海拔越 ,垂直带谱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明.
一、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作用、意识反作用
反映
想 意识能动性性
主观能动性 想和做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 反作用
(通过实践实现
做——实践活动
二、现象、本质、规律比较
现 象 本 质 规律
区
别 是事物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 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质的、固有的、必然的联系
是事物个别的东西 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
是多变的、容易消失的东西 是相对稳定的
能够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 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把握
联
系 1、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事物的本质不能单独存在,它只能存在于现象之中,也一定要通过现象来表现。
2、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事物的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它们或者从这个方面表现着本质,或者从那个方面表现着本质。
三、真象与假象
真 象 假 象
区别 是指从那些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 是指那些以否定方式或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联系 都属于客观范畴的问题,都是一种客观的东西,都是本质的表现形式
四、假象与错觉
假 象 错 觉
区别 它是歪曲地表现事物本质的一种特殊现象,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外部实际表现的反映,属于客观范畴 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觉,属于主观范畴的东西
联系 假象是引起错觉的一个主要原因,错觉是由于人们受假象迷惑的结果
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区别:(1)从内容上看,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2)从认识的形式和特点看,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表象等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的形式间接反映事物。(3)从它们在认识过程中所处的地位看,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联系:(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的指导。
(2)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六、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的内在联系
联系:①都来源于实践,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主观的东西②它们的内容都是客观的,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③科学理论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理论,是真理性的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都属于人们的认识。
区别:①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②真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③理论是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某一领域的知识体系它包括正确的理论,也包括不正确的理论,不形成体系的认识不成为理论,科学理论是正确的理论。
七、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分别是什么?哪次飞跃更重要?
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由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为重要。这是因为,第一次飞跃是第二次飞跃的准备,第二次飞跃是第一次飞跃的目的和归宿,只有用认识去指导实践,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认识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八、分析与综合比较
分析 综合
含义 就是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就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作用 只有对各要素首先作出周密的分析,才可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的综合,从而真正地认识事物 只有对事物各种要素从内在联系上加以综合,才能正确地认识整个客观对象
注意
事项 ①不仅要分析每一个要素
②还应分析要素与要素之间的联系,③找出本质性的东西
④在整体中把握各个要素。 ①综合不是简单地机械相加,而是仅仅抓住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紧紧抓住对各部分的研究成果之间的内在联系②从中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运动规律③得出一个全新的整体性的认识
高二政治第六课易混、易错点辨析
一、社会存在与物质,社会意识与意识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而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从本质上讲人的一切意识都是社会意识。
3、物质和意识是相对应的,是回答世界的本质问题的两个哲学范畴;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相对应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基本概念。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二、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这种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有两种情况:一是社会意识变化落后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并阻碍其发展。比如目前存在的某些封建迷信思想。另一种是社会意识可能先于社会存在而出现,这种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趋势,起着指导社会变革的作用。
三、如何理解哲学上的价值
①是一种关系。它表示的是人与各种事物之间的需求和满足需求的关系
②具有客观性。一事物是否有价值,不是由人主观决定的,而是取决于该事物是否具有某种特定的属性和成分,所以满足主体需要的价值决定于客体所具有的属性。
③具有多样性。如审美价值、医疗价值、文学价值等,哲学中的价值比具体领域中的价值更广泛、更抽象。它是对具体领域中价值的概括和总结,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④具有社会性。指人的需要及其满足的程度往往受到社会实践水平、社会历史发展条件制约。⑤具有主体性。指事物对人是否有价值,必须以主体需要为转移。
四、哲学领域的正确价值观标准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观标准
哲学领域的正确价值观标准 初级阶段的正确价值观标准
不
同
点
内容 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符合人类的根本标准 符合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符合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层次 最高价值观标准 阶段价值观标准
适用时 期 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存在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
相同点 二者都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联系 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前者对后者具有指导意义,后者是前者的具体体现的要求。在我国坚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与我国现阶段的具体标准是一致的,共同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伟大实践。
五、个人正当利益与个人主义
个人正当利益 个人主义
含义 指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个人正常生活、劳动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满足 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实际出发,为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思想体系
方向、目的 把社会集体利益也就是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以个人利益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损害集体利益
手段 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获得个人利益 采取损公肥私,损人利己、违法乱纪等手段谋取个人利益
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辩证关系
集体利益 个人利益
概念解释 集体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个人存在和发展必要条件
原理
归纳 一致性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二者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
矛盾性 集体利益是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体现,个人利益一般表现为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
方法论要求 坚持 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为了集体利益放弃个人利益,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生命保卫集体利益,同时,要求集体更好地完善自己,以便更好地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
反对 个人利益之上的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忽视和损害个人正当利益,片面强调集体利益的思想和作为
认识误区 坚持集体主义就应当放弃个人利益;追求个人利益就是坚持个人主义,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维护自己的个人利益都是应当的。
高二政治第七课易混、易错点辨析
第七课主要围绕一个中心——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
一个重点——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一个观点——个人利益观(强调社会利益,为社会做贡献和社会理想的重要性,但也要说明维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合理性)
一、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应注意的问题
(1)讲人的本质指人类的本质,不是某个人本质。
(2)讲人的本质是与动物相比较而言的本质。
(3)本质属性不等于唯一属性,人类还有其他属性。
二、 人的自然属性与其他动物的自然属性的关系
区别:(1)人类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生存、活动和欲求等方面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其他生物的自然属性是指自然本能的属性。(2)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的自然性中渗透着人的社会属性,其他生物则只有自然属性,而无社会属性。
联系:(1)人与其他动物一样,是由蛋白质、糖类、脂类、水等物质构成的有机体,同样要经过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等生物过程和生化过程,以维持个体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2)人要依赖自然界提供的各种资源和生态环境,包括水、光、热、土壤等无机成分。这些条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3)都要受自然规律的支配。(4)都具有本能和欲求,即生存的欲求和性的欲求。
这个我也无法回答,我那时的教材跟你的不一样的,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