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商品化是资本再生产运动的
核心基础,意味着资本和劳动之间交换关系的合法和平等。
拓展资料:
从本来意义上讲,劳动作为人类自身的一种生产生活的活动,只是伴随着人的进步的一种存在方式,不是为了出售而生产出来的,而是出于完全不同的原因出现。同时,劳动这种活动也不能与生活中的其他部分分离开来,它既不能储存也不能流通。然而,在资本社会中,劳动被商品化,进而被货币化和私有化了,“劳动是商品”这种虚构的观念不受限制地广泛流传并深入人心。“劳动”转化为“劳动力”,这是一个漫长且痛苦的历史过程,包杂着自然暴力、政治权力、经济诱惑等等复杂手段。然而,正是这种种形式的剥夺,构成创造资本的基础,同时也是成为消灭资本的潜力。
一、劳动力商品化是解决资本流通矛盾的唯一方法
在资本的市场秩序中,按照良好的运作模式,不存在欺骗、强制和掠夺等非市场行为,交换应是遵循平等原则的。这时的市场中,每一个交换者相互交换自身持有的使用价值,而这些使用价值所蕴含的价值应当是在同等量值上的。然而,这与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律构成了一个矛盾,即是说,所有资本家在市场中是能够获取更多价值的,因为在良好运作的市场秩序中,所有资本家都应该是赚到利润的。
二、劳动力商品化所生发的意识形态指向
资本所做的是把劳动力当作一种商品买卖,这正是资本主义这种生产方式的独到之处。劳动者是劳动力这种商品的现实的持有者,他们在所谓的“自由”的劳动市场出售这种商品。资本主义这种生产体制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似乎是不依赖于欺骗、讹诈和剥夺的,因为资本家可以以市场的公允价值支付给劳动者“平等”的交换价值,即工资。
三、劳资矛盾关系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重要政治议题
劳动力作为商品成为资本自我增殖的秘密,同时这种商品的“自由和平等”的买卖进一步放大了资本的力量,这种资本力量的运作同时也带来了资本主义世界中劳资关系这一重要矛盾,并进而通过危机的形式演化为一种政治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