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抗洪救灾英雄故事

2024-11-21 01:30:2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李向群,男,1978年出生于海南省琼山市东山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向群的家庭经历了由穷到富的变迁,他不忘报国,追求崇高的理想。1996年12月,他弃商从戎。

在部队里,李向群不断以军队的要求,改变着自己“小老板”的一些思想。刚入伍时,他不舍得理发,但在排长的教育下理解了其中的
好处。此外,他刚入伍时,有一些哥们儿义气,见到连首长不是先敬礼,而是先敬烟。他敢想敢干,好提意见,曾经提议民主投票选举班长,让大家说了算。对于这些,连队干部总是和风细雨地加以引导,使他明白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部队提倡士兵不吸烟、不喝酒,在入伍前,富翁子弟李向群每天要抽两包烟,因此他戒了烟,而且生活十分节俭。为了弥补自己初中文化的不足,他刻苦学习,报名补习班,制作剪报,并且肯动脑子钻研知识。他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发明了许多“鬼点子”,提高了训练质量。李向群就这样从一名特区青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士兵。

李向群是个热心的人。战友的家庭和个人情况,他都详细地记在本子上;战友生日,他不是搞个足球赛,就是来个烛光晚会,让战友乐呵乐呵;战友病了,他背着上卫生队,送饭送水。他长期背几个孩子过河上学,风雨不间断,并且帮失学孩子垫付学费。李向群对家人也是细心周到,他当兵20个月,只回过一次家;他怕父母惦记自己,用子弹壳摆成“天天想爸妈”5个字,拍成照片寄回家;他爱写诗,偷偷地把自己对家的思念写在诗里。

1998年,南方水灾。8月7日,李向群提前结束探亲假,随部队奔赴湖北参加抗洪抢险。第一次抢险他就十分卖力,是全营扛包最多的一个人。在险情面前,他不顾危险,亲自扎猛子查堵渗水洞。8月14日,他在荆江大堤上光荣地入了党。当晚,他兴奋地睡不着觉,在日记上写道:为了战胜洪魔,我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

8月17日凌晨,李向群参加抢险。连续奋战14个小时后,他开始感到头昏发热,瞒着别人偷偷吃了几片感冒药。17日下午,他第一次昏到在地,发烧40℃,被强行送进了卫生队。8月19日,险情又一次出现,李向群拔掉针头,奔上大堤。头痛得厉害,他就找了根带子缠在头上减轻疼痛,直到第二次昏倒在地。

8月21日,又一次滑坡出现,李向群见部队紧急出动,躲过值班卫生员,偷乘兄弟连队的卡车赶到现场运沙包,并再次昏倒。随后,他睁开眼睛,挣扎着爬起来,又加入了筑堤行列,最后口吐鲜血,栽倒在地。

8月22日,李向群因极度劳累,离开了人世。

38回答者: sy5625 - 助理 二级 2009-5-14 17:30
我来评论>>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xx
相关内容
• 外国神话故事《挪亚方舟》中,上帝只让挪亚一家人带...
• 求助!!!请大家帮我搜集几个爱国英雄故事.今晚就要啊!...
• 求助!!!请大家帮我搜集几个爱国英雄故事.今晚就要啊!!!
• 帮我找一片迎奥运促和谐的故事要生动今晚就要
• 麻烦各位哥哥姐姐帮我个忙,我需要关于曹操(曹孟德...
查看同主题问题: 98年 洪灾 故事 今晚
其他回答 共 1 条
李向群:真英雄就是在关键时刻为了人民利益勇于牺牲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就是在平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关键时刻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勇于奋斗和牺牲!

——李向群

[李向群简介]

1998年夏那场令人难忘的抗洪抢险中,英雄战士李向群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置生死于不顾,以其20年的短暂生命和22个月的短暂军龄,谱写了壮丽的人生赞歌,被誉为“新时期的英雄战士”。

1978年出生的李向群生前是广州军区塔山守备英雄团九连战士。他家虽有百万家产,但为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李向群毅然选择参军之路,由一名普通青年成长为合格战士、优秀士兵和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在1998年长江流域抗洪抢险战斗中,李向群主动报名参加部队的抢险突击队,他带病顽强拼搏,先后4次晕倒在大堤上,被送进医院抢救醒来后,又拔掉输液的针管上堤战斗,终因劳累过度壮烈牺牲。

为了表达对烈士的深切怀念,灾区3万群众自发地赶来参加烈士的追悼会,并在烈士生前抗洪的地方树碑立传。中央军委授予李向群“新时期英雄战士”光荣称号。

[李向群事迹]

抗洪英雄李向群从一名普通的特区青年,成长为一名合格士兵,继而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伴随着李向群迷茫中的烦恼和磨砺中的痛苦的,是他一步步攀登和追求的坚实脚印……

1996年冬,团荣誉室迎来一群身着崭新军装的新兵。面对英雄部队的历史长卷,和那一张张微微发黄的英雄照片,一位新战士的眸子中闪烁着羡慕。凝视“群英榜”,他冒了一句:“我也会上去的!”新兵营长一愣:“你叫什么名字?”“李向群。”“从哪儿入伍?”“海南大特区!”李向群语气中露着自豪。“像特区的兵,好好干吧!”营长赞许中含着鼓励。

当晚,李向群给自己制订了这样的目标:“队列、射击、投弹……五项训练全部达到优秀成绩。”

真正的蓝图远非笔记本上就能画出。半月过后考核,五项课目中,李向群三项不及格,名列新兵连倒数第二。伏在大榕树上,心比天高的李向群抹起了眼泪。排长周建文使劲拍了他肩头一掌:“如果你觉得自己还是块当兵的料,明天就照着我的样子练!”

负重20公斤的5公里武装越野,是体能训练中最艰苦的一项。周建文让李向群紧跟着自己。跑着跑着,李向群的步子渐渐慢了,忽地瘫倒在地,喘着粗气说:“我实在受不了了,歇会吧。”

“这就是运动中的极限,站起来,挺过去,超越它!”排长一把扯起李向群,命令道:“牵着我的衣服继续跑。”

李向群终于跑完了5公里路程。两个月的新兵训练,他成绩全优。一年之后,他的名字果真上了团里的军事训练标兵榜。

磨砺,岂止在训练场。部队提倡士兵不吸烟、不喝酒、不进发廊。从前每天要抽两包烟的李向群,入伍不久就郑重宣布:“今后谁见列兵李向群抽烟,可罚他一个月津贴。”

这一次,李向群真的感受到了锤炼意志的艰难:每当犯烟瘾,他坐立不安,竟将残留着淡淡烟味的手指放在鼻子上嗅。班长王绍心痛地说:“戒烟有个过程,实在难忍就抽一口吧。”李向群摇摇头:“定下的事,咋能说变就变。”他把戒烟的图案用红漆画在了右手食指上,再犯烟瘾时,抬手看到戒烟的图案,连指头也不嗅了。一个月下来,李向群硬是把烟戒掉了。

人生即选择。“选好目标铺好路,走好人生每一步”,不断给自己树立标杆,在艰苦的磨砺中一步步超越自我,就是李向群的选择。事实上,放弃经商赚钱机会和家中舒适的生活条件从军入伍,李向群也正是奔着这种人生的超越来的。

“李向群印名片啦!”不胫而走的传闻传到了连长陈海武的耳朵里。陈连长纳闷:李向群当过小老板,有名片不奇怪,可现在是军人,部队明文规定不准印名片,难道他?

李向群只好向再三查问的连长拿出了几个名片盒。打开一瞧,陈海武吃了一惊:一叠叠名片般大小的纸片上,密密麻麻抄记的是训练要则、军事知识、法律条文、文学常识、格言警句……

军营浓厚的学科学文化氛围熏陶着李向群,也使他深切地感受到了自身文化素养与将要担负的使命的反差。他在日记中写道:“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每个人都要为走向新世纪作准备。”

参军不到两年,李向群记下了5万多字的读书笔记。就在奔赴长江抗洪前夕,西南军地两用人才培训中心,给他寄来了法律单科结业证书和优秀学员证书;军营20个月,李向群一步步实现着人生的最大值:两次被评为全团训练尖子,两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一次荣立三等功……直至成为一名党员的8天后,永生在大堤上的他被追授“抗洪勇士”,并被追记一等功。

追寻这位同龄英雄走过的路,广西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们感慨万千:“他的人生就像攀登一座山,一步步都在往上走,每一步都走得那么深沉、那么坚实。”

作为与改革开放一起长大的新一代,李向群与许多特区青年一样有着开放的个性,遇事喜欢表达见解。刚入伍那阵子,他对诸如不准留长发、不准进地方歌舞厅娱乐等部队规定硬是想不通,当众向连队干部提出质疑。一名班长调走,他甚至提出了民主选举班长的建议。

对李向群这样性格鲜明的年轻人,部队没有采取简单生硬的强制和说教,而是运用润物细无声的办法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一次强度训练小憩,指导员胡春林说:“谁表演个节目,轻松轻松。”“看我的!”李向群跳进大家围坐的圈子,即兴将手中的手榴弹当“话筒”,让战友们把冲锋枪作“吉他”,边舞边唱:“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战友们前仰后合,训练场上爆出阵阵欢笑声。指导员鼓着掌顺势说:“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有严格的纪律、严明的规定,因为我们穿着绿色的军装啊。”

这件事对李向群震动很大。他逐渐悟出了一个道理:军队就是军队,只有把开放的个性融入铁的纪律,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现代军人。

拉练中不慎碰掉群众一个桔子,他在树下的石头上压下了身上仅有的两元钱,担心不够,还把地址留了下来;战友家人遭了欺负,准备回家用拳头解决,他说服战友不要意气用事,并帮助起草了诉讼书,运用法律解决了纠纷。一天中午,连队积肥。李向群与新战士温宝添同一组,沿路扒拉着草丛中的牛粪。烈日当空,臭气熏人,温宝添捂着鼻子说:“脏兮兮的,干脆到老乡家买一担交差吧。”李向群擦着脸上汗水说:“连队规定是捡不是买,再说粪可以买到,艰苦奋斗的精神哪里买呀?你到树下透透风,我来捡。”

在军营大熔炉的不断冶炼中,烙着鲜明时代特点的李向群,思想和行动变得更加理性。

款式新颖的服装在游客纷至的桂林格外抢手,家里开着两处服装厂的李向群对时装很在行,聊天时不免常常议论一番。战友们见他谈得头头是道,好奇地问:你这么有经验,难道不想帮家里推销些服装?李向群一笑:“想倒是想过,可军人严禁经商,我不能犯纪律呀。”这两年,过去生意场上的几个朋友多次让他在部队驻地联系客户,许愿利润分成。可是李向群反复给他们讲部队纪律,就是没帮这个忙。

回答2:

(1)1998年7月24日晚上,安乡县安造垸突然被凶猛的洪水冲溃,仿佛要把一切吞没。小天才幼儿园就位于溃口的地方,周运兰老师领着30多个孩子迅速撤到了楼上。不久,长沙警备区的冲锋舟劈波斩浪开过来,解放军将孩子一船一船救上岸。洪水越来越急,形成一个个巨大的旋涡,前来营救的冲锋舟被浊浪掀翻,最后只留下周运兰。派来的另一艘也被卷进了旋涡。
楼房倒了,周运兰被急流冲走,可她奇迹般地抓住机会,擎住了另一幢楼房。她孤身一人,只听见洪水发出猛兽般地咆哮,只看到附近地房屋在一栋一栋地坍塌。
周老师被困的消息揪着人们的心。湖南省委和省军区的领导下达了命令:“决不容许在洪水中留下一个人!”空军派来了直升飞机。可是,风大雨急,建筑物摇摇欲坠,直升飞机不能接近。
一个又一个营救方案都没有奏效。26日晚,已经两天两夜没吃没喝的周运兰陷入绝境。她思念两岁的女儿,思念正在大堤上抢险的丈夫,她不愿离开这个世界,不愿离开幼儿园的孩子们。
7月26日晚,抢救周运兰方案会商在前线救护指挥部紧急进行。解放军某舟桥团接受了任务:“营救周老师,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周运兰所困的建筑物离溃口处第一栋建筑物之间有七栋楼房,构成斜坡梯形,楼与楼之间相隔30至50米。舟桥团首长经亲自查看,决定以七栋建筑物为支撑点,通过分段漂流,用缆绳连接建筑物的办法去营救。
7月27日,舟桥团几名水性好的共产党员组成了“敢死队”。舟桥团首长担任现场指挥。
营救行动开始了。敢死队员们带着绳索登上了一号楼。接着,通过绳索越过急流,漂倒二号楼。当他们向三号目标进军时,被一排恶浪压在水下。经过两个小时的生死搏斗,终于攀上了周运兰所在的七号楼。
没吃没喝,等待三天三夜的周运兰哭了,敢死队队员也哭了。
敢死队队长李长志毫不犹豫地将救生衣脱下替周运兰穿上。带着体温地救生衣温暖着周运兰。水急浪高,处处是旋涡。李长志背起周老师,由唐学荣扶持着,沿着楼与楼之间的生命之绳,艰难地在沉浮中前进。李长志体力不支了,唐学荣顶了上去。无论绳索怎样飘荡,无论手心中地血泡怎样疼痛,郑海彬总是紧紧拉住生命之绳。经过惊心动魄的四个小时,周运兰终于得救了。

(2)脊梁谱
8月15日上午11时30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刘顺尧中将、
政委丁文昌上将亲临洪湖大堤燕窝八八潭险点视察空降兵部队。
湖北省副省长张洪祥告诉我们,这处险点是长江大堤最大的一段
管涌群,其中红光一号管涌口径达1.8米。稍有疏忽,长江将在这里
撕开一道缺口,奔涌的江水将迅疾吞没大片沃野和无数的生灵!司令
员和政委指挥着战士们飞快地穿梭背土围堰。记者看到,政委丁文昌
的脑后一滴滴豆大的汗珠透过迷彩帽,顺发而下。
在大堤上,记者发现空降兵军长马殿圣的腿一走一跛。经询问才
得知,在一次任务中马军长不慎扭伤了脚,肿了,但是他白天仍然坚
持在一线指挥,晚上卧床扎针灸。15日晚,记者前去拜访马将军,将
军正在接受治疗,他只能在递过去的《光明日报》上写下“马殿圣”
三个字。与马军长一道并肩作战的还有副军长李家洪少将。
记者在前线将士中采访,听到一串串将军的名字:于永波上将、
陶伯钧上将、史玉孝上将、隗福焰中将、沈滨义中将、陈达植中将、
徐永清中将、杨福坤少将、杨志琦少将……为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
全,共和国的将军们走上了激战的前沿!
奋战在长江大堤的数十万官兵中,还有数不清的大校、上校、中
校、少校、师长、团长政委,他们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指挥得力,
与将军们一道,构成共和国钢铁长城的脊梁。
8月8日,国务院总理朱(钅容)基亲临湖北考察灾情,一下飞机他
就与一位将军紧紧拥抱。这位将军,便是长江抗洪前线总指挥、广州
军区副司令员龚谷成中将。8月2日下午,龚谷成从广州急赴湖北�洲
湾,坐镇调遣兵力,指挥营救工作,一连24小时没合眼。
在防洪大堤上,武警官兵们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一位将军像士
兵一样扛沙包。一看,原来是武警西安技术学院院长、原武警湖北总
队队长尹成富少将。
记者在螺山水文站采访时,见到武警湖北总队副总队长张火焱大
校。他告诉记者,湖北省军区八位领导,武警湖北总队八位领导,此
刻都在抗洪一线。
8月13日晚,武警某部128师突然接到增援监利红庙、段庄的命令,
尽管部队当天已出动3次,但仍然快速出击了。师长夏鹤、政委刘建华
乘坐的指挥车第一个赶到险点,一边指挥士兵,一边亲自一口气扛了
十几袋土包,并和战士并肩战斗到第二天12点。
记者在长江大堤采访,见到了空降兵团以上几乎所有的军官。
15日下午15时,乌林镇小沙角出现滑坡,刚从大堤回指挥部的空降兵
某师副政委李良平又立即赶到小沙角险点组织抢险。记者看到他黝黑
的脸上并无怠意,满布血丝的双眼依然炯炯有神。
在新洲垸淹没区,空降兵某师后勤部部长李明龙数次乘坐冲锋舟
冲进水区最危险地带,救出群众1300多人。这位冲锋在前的军官多次
荣立一二三等功,还是国家“抗洪抗旱模范奖章”获得者和唯一获得
“国际民防组织奖章”的中国军官。
16日中午,在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我们见到了“黄继光团”、
“黄继光营”、“黄继光连”和突击队的所有军官。16日凌晨2时,螺
山周家嘴突然出现有19处管涌点的特大险情,“黄继光团”政委戴义
家立即率部用20分钟赶到出险点,采取外帮内导的方法控制了险情。
苦战了10个小时的将士们仍然坚守阵地,团、营、连、排四级干部无
一退阵。政委戴义家说:“我们要求‘一个干部就是一根标杆,一名
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骨干就是一根顶梁柱,一个战士就是一堵挡
水墙’,干部就要‘急’‘难’‘险’‘重’时冲锋在前。”
8月17日晚至18日凌晨,荆江大堤又降暴雨,江水急剧攀升,情况
骤然严峻,犹雪上加霜。空降兵部队、武警部队再一次全线出击,长
龙般的军车队急抵江边。17日晚10时30分至18日凌晨4时,记者在雷电
交加的滂沱大雨中驱车监利县尺八镇险段。在棉花站点、王家湾闸点,
记者看到打着手电、身穿雨衣、表情严峻地走在队伍前面查险的,都
是“上甘岭特功八连”所在部队的师团长们。
领导一马当先,士兵争先恐后。蜿蜒千里的长江大堤上,中国军
官正率领精锐之师筑成抗御洪魔的钢铁长城!

回答3:

1998年夏季,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袭击了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百万军民奋起抗洪。 这场空前的斗争中,涌现出一个又一个抗洪英雄和他们可歌可泣的故事。
8月10日凌晨4时40分,李向群和班长王绍巡逻到一片稻田里,发现一个直径几十厘米的大管涌,情况十分危急。李向群立刻发出紧急信号,随后抱起两只近百斤重的大沙袋,奋不顾身地扑向管涌。喷射的泥浆一个劲地朝眼睛和鼻子里钻,他斜仰着脖子坚持着。等到战友们扛着沙袋赶来支援时,李向群早已成了一个泥人。天亮后,附近15处小管涌开始冒水。战士们来不及休息就投入了战斗。排长考虑到李向群一夜未合眼,让他洗干净,休息一下。李向群只用毛巾擦了一把脸,又扛起两只沙袋往田里奔。李向群的突出表现,受到了团部的通报表扬。
21日上午10时,南平中豆刂村段出现70米长的内滑坡。全团官兵紧急出动。战友们见他脸色发青,嘴唇发紫,都劝他回卫生所休养。李向群装着没事一般,摇摇头说:“不要紧,我撑得住。”11时,扛着两包沙袋的李向群突然跌倒,鼻孔渗出了一丝丝的血。他在竹榻上休息了一下,感到力量恢复了一点,又挣扎着上堤运沙。一包、二包、三包……沉重的沙包,几乎把李向群的腰压弯了。他只觉得呼吸越来越困难,两条腿也越来越不听使唤。一大口鲜血,从他口里涌出来,染红了沾满泥浆的上衣和湿漉漉的沙袋。李向群眼前一黑,一下子栽倒在地,又昏死过去。团政委急令送医院抢救。在教导员王战飞的护送下,救护车迅速将李向群送进公安县第二人民医院。
但是,不幸事还是发生了。1998年8月22日10时10分,海南人民的好儿子、我军新时期的好战士——李向群,壮烈牺牲,终年20岁零64天。

回答4:

李向群,男,1978年出生于海南省琼山市东山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向群的家庭经历了由穷到富的变迁,他不忘报国,追求崇高的理想。1996年12月,他弃商从戎。

在部队里,李向群不断以军队的要求,改变着自己“小老板”的一些思想。刚入伍时,他不舍得理发,但在排长的教育下理解了其中的
好处。此外,他刚入伍时,有一些哥们儿义气,见到连首长不是先敬礼,而是先敬烟。他敢想敢干,好提意见,曾经提议民主投票选举班长,让大家说了算。对于这些,连队干部总是和风细雨地加以引导,使他明白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部队提倡士兵不吸烟、不喝酒,在入伍前,富翁子弟李向群每天要抽两包烟,因此他戒了烟,而且生活十分节俭。为了弥补自己初中文化的不足,他刻苦学习,报名补习班,制作剪报,并且肯动脑子钻研知识。他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发明了许多“鬼点子”,提高了训练质量。李向群就这样从一名特区青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士兵。

李向群是个热心的人。战友的家庭和个人情况,他都详细地记在本子上;战友生日,他不是搞个足球赛,就是来个烛光晚会,让战友乐呵乐呵;战友病了,他背着上卫生队,送饭送水。他长期背几个孩子过河上学,风雨不间断,并且帮失学孩子垫付学费。李向群对家人也是细心周到,他当兵20个月,只回过一次家;他怕父母惦记自己,用子弹壳摆成“天天想爸妈”5个字,拍成照片寄回家;他爱写诗,偷偷地把自己对家的思念写在诗里。

1998年,南方水灾。8月7日,李向群提前结束探亲假,随部队奔赴湖北参加抗洪抢险。第一次抢险他就十分卖力,是全营扛包最多的一个人。在险情面前,他不顾危险,亲自扎猛子查堵渗水洞。8月14日,他在荆江大堤上光荣地入了党。当晚,他兴奋地睡不着觉,在日记上写道:为了战胜洪魔,我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

8月17日凌晨,李向群参加抢险。连续奋战14个小时后,他开始感到头昏发热,瞒着别人偷偷吃了几片感冒药。17日下午,他第一次昏到在地,发烧40℃,被强行送进了卫生队。8月19日,险情又一次出现,李向群拔掉针头,奔上大堤。头痛得厉害,他就找了根带子缠在头上减轻疼痛,直到第二次昏倒在地。

8月21日,又一次滑坡出现,李向群见部队紧急出动,躲过值班卫生员,偷乘兄弟连队的卡车赶到现场运沙包,并再次昏倒。随后,他睁开眼睛,挣扎着爬起来,又加入了筑堤行列,最后口吐鲜血,栽倒在地。

8月22日,李向群因极度劳累,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