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和劣势环境

2024-11-23 05:13:4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温州市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优势十分突出:
  1.良好的发展机遇
  在国家、省加快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的大背景下,温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早在市委九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了把温州市建设成为“东南沿海大商港,国际性轻工城、最具活力的开放城市和滨海山水文化名城”的“一港三城”发展战略,为温州海洋经济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加快海洋产业发展,推进海洋综合开发,提高海洋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和地位,为我们下一步努力把温州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明确了方向。
  2.较强的经济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效果显著。在全力打造“国际性轻工城”的战略导向下,温州打响了中国鞋都、中国眼镜生产基地、中国塑编城、中国电器之都等“国字号”金名片。这一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为临港工业、港口海运业与滨海出口加工业等产业的发展以及新兴海洋产业的培育提供优越的发展基础,为温州市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提供良好的平台。
  3.优越的区位优势
  温州“黄金海岸线”区位优势十分突出。使温州有条件按“东拓、南接、北联”的方针,沿瓯江面向大海扇形拓展,努力构建新型组团式的现代化都市,实现由“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的跨越,成为浙南、闽东甚至更大范围城市群中的“领跑城市”。在建设我国中南地区出海大通道,发展对台贸易等方面温州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环境。
  4.配套的基础设施
  温州港是交通部确定的我国沿海地区20个主枢纽港之一,目前已进入由口内向口外海港发展的新时期;随着温州(洞头)半岛工程的全面建设,东拓城市发展空间,大力为加快洞头状元岙深水海港建设与临港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金丽温、甬台温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以及东海大道等工程的即将建设,使温州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随着铁路温福线、甬温线新建及金温线改造的开始,温州将成为地区性的铁路枢纽;随着社会经济与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温州市民用机场也将迁扩建。届时,温州将形成立体型的现代化综合运输网络,使得集疏运更为便捷,加上近年来水利、电力、通讯以及近岸海域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都为发展温州海洋经济提供了有利的支撑条件。
  5.灵活的市场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发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率先实行市场化运作,大胆发展民营经济,且机制灵活,特别是充分利用民间资本丰裕的特点,较早在投融资领域引入多元化市场运作机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成为全国唯一的金融改革试点城市,从而更为温州多元化投融资运作引领了更大的空间。将灵活、独特的市场机制应用于海洋经济的发展,促进海洋经济市场化运作,是发展温州海洋经济的较为有利的优势条件。
劣势与问题:
  1.对海洋经济的认识有待深化
  对发展海洋经济的地位认识不足、思路不宽、研究不深、目标体系不明确、引导力度不大;“以港兴市”战略举措不力。
  2.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
  温州海洋经济与省内其它沿海兄弟城市相比,无论是在临港工业、港口海运业、旅游业,还是传统的海洋产业,或是海洋高新产业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开发海洋
  存在筹资渠道不宽、开发规模不大,海洋经济低、小、散现象突出等问题,难以形成温州自己的特色,尤其是战略性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没能抓住海洋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
  3.海洋开发投入不足日显突出
  海洋的特殊环境决定了其开发利用的高投入性和高风险性。而近几年在深水港建设、滩涂围垦等战略性资源开发、渔港经济区以及海洋经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建设相对滞后,难以满足温州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需要。
  4.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海洋科研实力比较薄弱,缺乏高层次的海洋科技人员与高素质劳动队伍,海洋高新技术发展缓慢,科技对海洋经济的支撑力较小和贡献率较低,发展潜力大和可持续发展力强的新兴海洋产业起步较慢。
  5.海洋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工业和生活污染、船舶油污染、海水养殖自身带来的污染以及入海河流带来的其他污染等各类污染源对海洋环境质量的影响尚未得到有效缓解,近海海岸海域水质未能达到环境功能区要求,赤潮事件在乐清湾、洞头洋及苍南县等沿海每年均有发生。
  6.政策保障力度不够
  温州市在发展海洋经济的政策体系与开发保障系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吸收人才和资金支持等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海洋经济的发展潜力得不到有效的发挥;缺乏机制灵活的“通关”手段。